园林绿化工程劳务分包在建筑行业里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在园林行业内也不是一个新词,早已存在。分包的春天是指分包商的江湖地位随着宏观政策和经济多重作用的影响下,其话语权已经越来越大,发展在增速,供需两旺才能说春天来了。
一、政策 1.取消绿化资质 国家取消绿化资质后,资质的门槛变得几乎没有作用,以前承接分包工程需要资质,现在不需要了。 2.PPP加速 PPP业务动辄几亿到几十亿不等,这种业务普通的一级绿化资质的园林公司很难操作,基本上是央企、地方国企、上市公司。 3.税务营改增 营改增对于建筑类企业来说,并没有减少税负,以前定额征收,不论是否有进项税,施工单位对客户开票统一定额缴纳3.6%的税负。营改增以后,如果没有进项增值税可以抵扣,那么成本都算作建筑企业自身。所以营改增后,对税负成本变得敏感。客观上来说,营改增后,减少了层层分包的环节,因为每分包一层都要多纳税。 二、经济 1.园林绿化工程上市公司多了 园林行业的大佬级多了很多,5年前上市公司凤毛麟角,行业有个说法叫做“北东方南棕榈”,而现在的上市公司已经超过20家,新三板上市公司接近200家。 2.扩容增速 规模快速扩张的背后现场施工管理的难度大,所以大型企业为了保持增速,不得不采取分包模式。 三、社会 1.员工离职 园林绿化工程老牌上市公司的离职潮已经持续了两年,以东方园林为例,离职较多的是老园林版块和苗木版块的员工,入职较多的是水处理和固废等环保领域的人才。棕榈园林和普邦园林离职较多的员工来自于地产景观设计及地产园林工程领域。由于上市公司追求业绩,市政工程和生态修复业务的体量大,利润丰厚,业务开发难度大但是服务难度小;而地产园林体量小、利润低、业务开发难度低但是服务难度大,越来越成为上市公司的鸡肋业务。 2.创业躁动 员工离职创业也是一个成本博弈的结果。创业的躁动,客观上增加了分包商的社会供给量。 四、技术 1.技术扩散 园林绿化工程领域以前的技术集中掌握在项目经理手中,所以优秀的项目经理在公司的地位很高,随着公司快速成长,项目经理的培训速度跟不上公司每年增长的需求,项目经理的平均技术水平在降低,公司为了保持施工品质和施工量,不得不对外招募技术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分包商,以弥补项目经理的技术短板。 2.施工配套完善 园林绿化工程技术能力中有一个相当重要的水平是资源统筹能力。园林工程领域的施工配套主要有苗木、石材、劳务、机械、地材。其中苗木资源随着苗木互联网的深入,找到苗木本身并不难,价格也越来越透明。石材属于工业产品,施工配套组织已经非常成熟。劳务班组也日趋成熟并且随着机械用量增加,劳务用量占比将会下降。机械目前也有互联网平台提供支持。地材的价格主要是地方关系供应,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被动接受,园林公司能够谈判的空间不大。施工配套完善后,技术更多地掌握在施工班组和分包商手中,快速成长的大型园林公司里年轻的项目经理,反而在技术上没有多大优势。 政策、经济、社会和技术水平的变化,为分包业务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分包业务不受体制、规模和施工类型的限制。园林绿化工程分包的春天到来,本质上是园林产业原有利益格局被打破,超大型需求方不断涌现,而小型施工班组供应方难以直接为巨头提供服务,其间的供需矛盾由分包商补位。